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回顾与展望

信息来源:碳中和专委会 发布时间:2023-08-10 阅读数:1245 分享至:

中国国家碳市场于 2021 年 7 月 16 日启动交易,为庆祝碳市场一周年,路孚特碳研究组深入解读碳市场,分享国际经验和展望未来。


回顾 2021 年,8 个试点碳市场平行于全国碳市场平稳运行。尽管各试点配额总成交量较 2020 年有所下降,但碳价上涨。


试点碳市场机制的发展及独特设计的区别主要包括纳入行业、拍卖和允许个人交易。全国碳市场目前只纳入电力行业一个行业,而试点根据自身区域的重点高排放行业进行了碳市场行业的纳入,具有地方特色。


未来试点碳市场的发展:国家市场启动后,试点覆盖范围缩小并影响交易量。

决定中国碳价的主要因素。市场配额供需是决定碳价的基本因素,行业减排成本是碳价的重要参考因素。此外,提高市场流动性和丰富交易产品可以促进碳价发现。


回顾 2021 年,8 个试点碳市场平行于全国碳市场平稳运行,各试点配额总成交量虽较 2020 年有所下降,但碳价上涨。从成交情况上具体而言,试点配额总成交量约为 0.64 亿吨(约为全国碳市场的 36% ),成交额约为 21.83 亿,总均价 34 元/吨,约 4.5 欧元/吨。

与 2020 年的交易状况相比,北京、广东(不含深圳)和天津因为已收到区域试点分配配额后在区域试点履约,再叠加 2020 年疫情防控导致用能需求亦有所下降,区域试点整体履约交易需求规模有所下降,总成交量下降 10%。


八大试点的年度均价除北京试点以 62 元/吨 (2022 年上半年北京市试点 BEA 均价 59 元/吨)的高价超越全国碳市场均价外,其余试点的碳价虽在 2021 年均有所提升,但远低于全国碳市场均价水平。


此外,各试点纳入行业不同,且配额价格差距较大。其中深圳试点价格最低约 11 元/吨,福建、重庆价格随后均低于 25 元/吨。


试点的全年最高价格记录仍在履约期临近前。以北京试点为例,在九月中旬,BEA 价格一度高至 107 元/吨,刷新以往记录。


在 2021 年, CCER 被用于全国和试点履约。由于碳市场履约,自 2021 年 11 月起成交量大幅上涨,总成交量近 1.7 亿吨,与 2020 年相比环比增长 170%。其中,全国碳市场第一履约周期使用 CCER 3400 万吨,其他各类注销累计至今 200 多万吨,市场余量近 1300 万吨。


2021 年 CCER 被用于全国和试点履约


由于碳市场履约,自 2021 年 11 月起成交量大幅上涨,总成交量近 1.7 亿吨,与 2020 年相比环比增长 170%。其中,全国碳市场第一履约周期使用 CCER 3400 万吨,其他各类注销累计至今 200 多万吨,市场余量近 1300 万吨。


试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的设计与发展


试点碳市场与全国碳市场的市场设计区别主要包括纳入行业、拍卖和允许个人交易。


全国碳市场目前只纳入电力行业一个行业,而试点根据自身区域的重点高排放行业进行了碳市场行业的纳入,具有地方特色。除了电力外,数据中心、造纸、纺织、橡胶化纤、陶瓷、玻璃等工业行业企业,航空、港口、机场、商业、宾馆、金融等非工业行业企业,及印染、电镀、皮革、线路板和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业,国家规定进行总量控制的污染源都被列入了试点碳市场纳入行业(范围)。


试点碳市场经过多年的运行及顶层设计制度的更新,相对较为成熟,纳入的行业主体更多,与当地的经济也更为紧密,纳入的控排企业总数也远超全国电力行业 2000+ 企业,影响力相对较大。


同时,试点地区的一些非控排企业由于同行业竞争企业的影响,也会选择在当地试点交易所购买相关减排量进行企业自愿碳中和,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影响力。预计全国碳市场也将会纳入更多行业,包含水泥、电解铝、石化、航空等行业,将涉及到更多企业及个人。



与全国碳市场不同,试点碳市场对于市场碳价的调节和市场运行保障机制包含重要的配额拍卖手段。其中,上海及天津试点通过高于市场价的惩罚性拍卖底价引导市场价格上涨(价格上涨预期),湖北及广东试点利用低于市场价的拍卖引导配额价格下行(价格下跌预期)。


同时,部分试点如湖北、广东允许个人参与交易,增强公众对于气候变化、减排、碳市场、碳交易等知识概念的了解并与生活衔接。在未来,希望全国碳市场能够早日推出拍卖的交易模式,并纳入投资机构与个人,从而更好的服务市场并提升碳市场的关注度及群众的积极性。


国家市场启动后,试点覆盖范围缩小并影响交易量。2021 年度广东试点的覆盖范围包括空拍企业配额的 2.52亿吨及后期储备配额(新建项目企业拍卖+市场调节)的 0.13 亿吨, 总计有 2.65 亿吨。


由于广州电力行业在 2021 年度开始脱离试点进入全国,2020 年度广东试点的覆盖范围总计 4.65 亿吨(其中控排企业 4.38 亿,储备配额 0.27 亿),约为 2021 年近 2 倍。


因此,广东试点下调行业纳入门槛,并纳入例如数据中心、纺织及陶瓷等行业。广东试点近 4、5 年都在收紧免费配额,其中今年水泥、钢铁、石化和造纸行业与去年相比下调 1%,同时扩大了新建项目有偿分配比例,从原来的 3% 增加到 6%。


全国碳市场目前只覆盖电力行业一个行业,未来会纳入其他 7 个工业行业。预期随着更多工业纳入国家市场,成熟后的工业会从试点中剔除,和全国碳市场衔接。但是如果国家市场纳入工业的速度慢于预期,那么试点或许会在 2025 年后继续存在。


试点也有存在的作用与不可替代性,试点的独特性在于与地方企业的关联、纳入行业的区域特色性及当地交易所对于企业的熟悉度及培训更加密切。


决定中国碳价的主要因素


中国碳价在国家碳市场启动交易后,价格稳中有升。


自 2021 年 7 月 16 日中国国家碳市场在上海正式上线交易之后,国家碳配额 CEA 价格从 48 元/吨上涨到最高 61元/吨。近期在 58 - 60 元之间浮动,比启动交易之初上涨了 20%。截至 2022 年 7 月 12 日,国家碳市场的成交量已经达 1.94 亿吨,总金额 84.91 亿元。


国家碳配额价格稳中有升的走势和市场活跃程度的提升,反映了纳入碳市场的电力控排企业对碳交易机制从学习、观望到逐渐熟悉的趋势。碳价未来将对高碳排企业经营活动产生更大影响,并推动企业低碳转型。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回顾与展望



  • 环境市场咨询
  • 开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