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即将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范围
信息来源:碳排放权交易 发布时间:2021-09-15 阅读数:3655 分享至:
近日,武汉发布《武汉市推动降碳及发展低碳产业工作方案》,提出将推动将建筑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范围,而在此之前,雄安、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也推出了类似的方案。友绿智库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整理,在此与各位建筑业、房地产业同仁分享。
武汉
9月9日,武汉市政府官网发布了《武汉市推动降碳及发展低碳产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围绕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实现“3060”目标、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和营造全社会低碳新风尚等四个方面,制定了18条工作任务。
■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以上
该《方案》要求,压减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加快推进用煤单位改电、改气或者改生物质工作,到2025年,除钢铁、电力、石化行业以及水泥熟料企业外,其他行业用煤单位全部清零。
此《方案》指出,加大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构建清洁低碳型能源消费结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以上。
另外,还要大力引进和培育制氢产业,培养氢能产业集群,推动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发展氢能炼钢。加快加氢站、氢气储运中心、氢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码头港口、物流枢纽、高速公路以及现有和新建加油站、加气站为依托,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加氢站,满足燃料电池汽车的氢气需求。
■ 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实现“3060”目标
《方案》指出,严控“两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控重化工行业新增产能规模,到2025年,铁钢比下降至0.75以下。鼓励工业企业、园区建设绿色微电网,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各行业、各区域创建碳中和工厂、碳中和工业园区。
建筑方面,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绿色建筑应用。研究出台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制订全市可再生能源工作方案,通过提高建筑节能能效、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措施,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建设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太阳能集中供热、屋面光伏、空气源热泵、浅层地热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
在交通领域,《方案》中明确,实现覆盖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全绿色出行方式的低碳出行模式,到2025年,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
■ 努力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推动建筑行业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范围
该《方案》指出,将推动全市能耗范围在5000至1万吨标煤的企业、建筑、交通、大数据中心等非工业行业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范围。
围绕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中碳登)加快发展碳金融市场,鼓励数字技术与碳金融深度融合,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争取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引导投融资向碳达峰、碳中和、适应气候变化领域倾斜和聚集,打造以气候投融资为核心的绿色金融体系。
该《方案》还要求,推进设立绿色金融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汉融通)升级改造,上线绿色金融服务板块,实现集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认证于一体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功能。
雄安
近日,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印发《雄安新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加快推广绿色建造技术,研究推广建造过程碳排放准确监测与核查关键技术,推进碳排放数据公开透明化。探索研究建立建筑行业低碳发展、建筑碳排放报告、核查以及碳交易等工作机制,推动建筑领域进入碳交易平台。
北京
北京市在今年7月印发了《北京市住建系统2021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提出实施二氧化碳排放控制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建筑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2021年完成《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减碳工作方案》。
上海
2021年1月29日,印发了《上海市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名单(2020版)》及《上海市2020年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其中包含多个大型公共建筑。
小结
其实早在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出台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该文件发布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北京市、深圳市等7个地区开展试点。2013年,深圳市启动试点,试点领域包括工业、建筑和交通板块,首批纳入交易体系的包括198栋公共建筑(大型办公建筑、商场建筑、旅游饭店建筑)。其他地区的试点与深圳市大同小异。
今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已经清晰表明了我国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决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意味着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被提升到新高度。而武汉、雄安、北京、上海纷纷将建筑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范围,则意味着建筑行业全面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时间已经不远,留给建筑业和房地产行业的时间并不多。
北京柠檬树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俊鹏
在5月26日召开的“2021中国房地产业碳达峰发展高峰论坛”上,长期从事绿色发展战略研究的北京柠檬树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俊鹏表示,房地产建筑业早晚会纳入配额管理,建议房地产企业应积极开展企业碳盘查,关注政策动向、积极开展零碳社区、零碳商场、零碳建筑的示范。如今预言正在转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