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研究院马莉:今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将超35%
信息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8-12-20 阅读数:2433 分享至:
12月20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研究院,能源基金会、绿色创新发展中心共同举办的“新环境下的国家碳市场:回顾与展望”媒体研讨会召开。
12月20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研究院,能源基金会、绿色创新发展中心共同举办的“新环境下的国家碳市场:回顾与展望”媒体研讨会召开。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马莉,在“电力行业碳市场一周年回顾”的主题论坛上,介绍了电力市场建设进展,及电力行业参与碳市场的几个问题。
马莉表示,本轮电改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进行改革,包含了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的内容。
“以前电力行业还是计划模式为主的行业,市场主体也不是非常多。改革以后,就会形成多买多卖的竞争格局。”马莉说。
目前,涵盖到省监和省内的中长期交易已经开展得非常多。电力现货交易市场,8个省电力市场试点也在推进过程当中,预计在明年上半年都要进入试运行。辅助服务市场也在推进过程中,尤其在东北和西北的服务市场获得了很多成效。
交易中心方面,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和广州电力交易中心都已经成立,每个省的省级电力交易中心也完成了组建,也成立了全国的电力交易机构的联盟。交易平台已组建完毕,而且在交易平台上的技术支持系统以及注册等所有的基础能力建设也都已经具备了。
多买多卖的市场主体竞争格局基本建立。电力交易平台注册的市场主体已经有六七万家,用户以及售电公司非常多,初步形成了多买多卖的市场竞争格局。
从市场规模来看,市场化的交易电量规模也是逐年扩大。去年已经超过20%,占总用电量20%。2018年前9个月市场交易电量已经突破1.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市场化交易电量已经超过了30%,今年年底市场化交易电量就会超过35%。
对于下一步电力市场的建设,马莉认为,需要关注如何把省间的交易和省内的交易协调起来,如何在低碳转型的任务下设计更好的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如何通过市场交易有效降低用能成本,如何促进计划向市场的平稳过渡并处理不公平的问题,如何促进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如何保障电力系统的供应安全等问题。
电力市场建设的同时,碳交易市场也在稳步推进。马莉认为:“在本轮电力体制改革在发电和售电侧通入引入竞争,构建这个格局之后,电力行业的生产和定价机制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碳市场跟电力市场确确实实需要同时进行推进。”
比如,马莉表示,电力现货试点市场与碳市场试点范围不一样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两个市场中促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机制设计需要调节,多元化电力市场主体如何与碳市场纳入主体协调?
马莉抛出了电力行业参与碳市场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第一,市场带来的发电量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增加配额总量设定的难度。
“因为在市场环境下,发电企业、用户是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达成电力交易,它的潮流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因此发电企业对碳排放的预测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当然这个都是可以预测,但是确确实实会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马莉表示,贸易摩擦对于电量的影响、控煤对电力供需的影响也具有不确定性。
第二,火电经营形势。因为发用电计划逐步放开,火电企业开始自主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火电企业竞争加剧,清洁能源加大利用的情况下,火电的机组利用小时数逐年降低,火电企业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
马莉称:“在电力市场研究中,是不是考虑建立一个容量市场,保证常用电源、可调节电源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的传导怎么传导,难度会进一步加大。”
第三,市场主体多元化带来的碳市场的定位和履约的问题。配售电侧公司,在整个未来碳市场过程中会发挥什么样的角色,会不会履约,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第四,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从碳市场对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作用来看,短期来看,在碳价较低的情况下,火电能源没有明显的变化,市场竞争力没有很强的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可能还是会对火电与风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同台竞价产生一定的影响。